孫中山曾言“華僑為革命之母”,可見華僑在中國近代史的重要角色。當中在美國做過豬肉佬的廣東華僑、洪門“大佬”司徒美堂,畢生致力救國,從辛亥革命、抗戰(zhàn)到新中國成立,均積極參與,團結海外華人力量支持祖國,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更力邀這名“社團人士”回歸故土,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開國大典。
▲司徒美堂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(xié)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時發(fā)言。
據(jù)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張秀明于2022年一篇訪問中指出,辛亥革命華僑出錢出力,興中會和同盟會首批骨干多為華僑,黃花崗72烈士中31人為華僑。
全面抗戰(zhàn)時,華僑捐款總數(shù)達13億多元;購買救國公債11億多元,約占國民政府發(fā)行公債總數(shù)的1/3;僑匯達到95億元以上,占當時中國軍費的很大一部分。
貼身保護孫中山5個月
這兩次近代史上兩次華僑愛國高潮,也有司徒美堂的身影。
1868年出生于廣東開平農(nóng)家的司徒美堂,14歲赴美謀生,做過廚師、豬肉佬等多種工作。至17歲時,司徒美堂加入當?shù)氐暮殚T組織致公堂。
1904年,孫中山以“洪門大哥”身份到美國波士頓籌款,期間由司徒美堂充任保鏢兼私廚5個月,并全力支持孫的革命活動。
至武昌起義后,司徒美堂即通電支持孫中山任中華民國總統(tǒng)。后來國民黨北伐以謀結束軍閥混戰(zhàn),統(tǒng)一中國時,司徒美堂亦大力支持。
組織北美華人捐款抗戰(zhàn)
1937年,全面抗日后,已年過花甲的司徒美堂即在美國發(fā)動華僑捐款,自己辭去其他職務,組織了“紐約華僑抗日救國籌餉總會”,支援國家作戰(zhàn),僅“額捐”(即每月定額捐款)一項,便籌措到1400萬美元。
1941年6月皖南事變后,司徒美堂通電蔣介石表示要“反對分裂、堅持團結”。
1945年初,洪門致公堂改稱“中國洪門致公黨”,司徒美堂被選為該黨全美總部的主席。
國共內(nèi)戰(zhàn)時,司徒美堂于1948年10月26日回美前,在香港各大報刊發(fā)表《司徒美堂擁護中國共產(chǎn)黨召開新政協(xié)的聲明》。
毛澤東親函邀請回國
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,毛澤東親函司徒美堂,邀請他回國出席開國大典。同年9月,司徒美堂回到中國,并帶頭反對沿用“中華民國”的簡稱。
至10月1日,司徒美堂登上北京天安門城樓,見證了新中國誕生。
之后,原欲回美國度過余年的司徒美堂,在毛澤東及周恩來力挽下,結束70年的旅美游子生活,回到中國定居,至1955年,這名愛國華橋的楷模,病逝于北京。